欢迎来到学生托管加盟连锁品牌!
“孩子天天打游戏,没收手机也不学”“写作业必须盯着才肯做”“总为作业、手机吵架,忍不住批评他”—— 很多家长陷入这样的困境,以为是孩子 “不自觉”,其实根源在于孩子的 “归属感” 缺失。
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接纳与支持,学习就成了 “被迫完成的任务”,而非内在需求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,“归属与爱的需要” 是人的重要心理需求,满足它,孩子才有动力面对学习与生活的挑战。
什么是归属感?孩子需要的 “安全基地”
有个孩子抱怨 “不想上学”,妈妈没有批评,反而说:“妈妈小时候也不期待开学,学习不容易,我做你的充电站,给你加油。” 孩子听完,默默收拾起了开学物品。这就是归属感的力量 —— 让孩子知道 “我被理解、被接纳,在这里做自己是安全的”。
对孩子而言,归属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石,主要来自家庭的爱与支持:
它不是 “考高分才被喜欢”,而是 “无论成绩如何,我都被深爱”;
它不是 “犯错就被指责”,而是 “即使做得不好,也有人帮我一起面对”;
它让孩子感到 “我很重要”,从而生出面对困难的勇气,就像有了 “安全基地”,敢去探索、敢去尝试。
相反,若孩子长期被挑剔、被纠错,总听到 “你怎么又错了”“考这点分不羞耻吗”,就会觉得 “我不够好,家里不欢迎这样的我”,归属感逐渐消失,随之而来的是叛逆、厌学、沉迷游戏。
归属感丢了,孩子才会没动力、爱吵架
餐厅里,一位妈妈边吃饭边数落儿子:“天天看手机才考这点分!吃完赶紧写作业!” 男孩低着头,背影透着麻木。很多家长以为 “催得越紧,孩子越上心”,却没发现:过度关注成绩、忽略情感联结,会让孩子弄丢归属感,进而引发更多问题。
1. 归属感缺失,学习成了 “对立面”
当孩子觉得 “只有考得好,爸妈才会对我好”,学习就从 “自我成长” 变成 “讨好父母的任务”。一旦成绩不理想,他会觉得 “我又让爸妈失望了”,进而逃避学习 —— 上课走神、写作业磨蹭,甚至用打游戏逃避现实。毕竟,网上的低成本社交能让他暂时获得 “被重视” 的感觉,弥补家庭归属感的空缺。
2. 归属感缺失,亲子关系变 “战场”
家长总批评孩子 “不自觉”“笨”,孩子会觉得 “爸妈不理解我,只在乎成绩”,慢慢关闭心门。为手机吵架、为作业争执,本质是孩子在 “反抗不被接纳的感觉”:他不是故意作对,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确认 “爸妈是不是还在乎我”。但频繁的冲突只会让亲子关系更差,形成 “批评→叛逆→更批评” 的恶性循环。

3个方法,帮孩子找回归属感
美国心理学博士贝姬・肯尼迪将亲子亲密感比作 “情感账户”:多 “存钱”(建立联结),少 “取钱”(批评、争吵),孩子才有安全感。想要帮孩子找回归属感,其实不用复杂技巧,做好这3点就行:
1. 创造 “我们” 的时刻,强化家庭联结
每周留一段 “无学习、无手机” 的专属时间,让孩子感受 “我们是一家人”:
固定家庭聚餐:吃饭时聊 “今天最开心的事”“遇到什么有趣的事”,不聊成绩、不批评;
每周一次家庭活动:一起看电影、逛公园、做手工,哪怕只是散步聊天,重点是 “共同体验”;
睡前10分钟聊天:问问孩子 “今天有没有觉得难的事”“需要妈妈帮忙吗”,让他知道 “你随时可以和我分享”。这些时刻能让孩子感受到 “无论我怎样,爸妈都愿意陪我”,归属感会慢慢扎根。
2. 做孩子的 “情绪容器”,当他的 “充电站”
孩子求学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:考试失利、作业不会、和同学闹矛盾。这时,家长不用 “帮他解决问题”,只需 “接住他的情绪”:
孩子说 “作业好难,不想写”,别说 “这点事就怕了”,而是说 “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烦躁,我们先休息5分钟,再一起看看”;
孩子考差了哭,别骂 “早知道平时不用功”,而是抱抱他说 “我知道你努力了,这次没考好没关系,我们一起找原因”。当孩子知道 “难过时有人陪,畏难时有人理解”,家庭就成了他的 “安全基地”,面对学习压力时,才更有底气。
3. 关注过程,多认可孩子的 “努力” 而非 “结果”
归属感不是 “溺爱”,而是 “看见孩子的付出,认可他的价值”:
孩子自己收拾书包,别只说 “快点”,而是夸 “你今天把书包整理得真整齐,越来越能干了”;
孩子写作业磨蹭但最终完成了,别说 “怎么这么慢”,而是说 “你虽然花了点时间,但还是坚持做完了,很有耐心”;
哪怕孩子成绩没进步,也可以说 “妈妈发现你这次错题比上次少了,说明你有认真复习,继续加油”。关注过程、认可努力,能让孩子知道 “爸妈喜欢的是我这个人,不是我的分数”,从而建立自信,主动为自己的学习负责。
有归属感的孩子,才有内在动力
当孩子的归属感得到满足,他会明白 “学习是为了自己成长,不是为了讨好爸妈”;当家庭成为 “安全基地”,他才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,而不是逃避。
养育孩子,不是 “盯紧成绩、严格管教”,而是先帮他建立 “被爱、被接纳” 的归属感。就像给小树扎根,根扎得深,树才能长得稳。当孩子心有归属,他会更乐观、更有抗挫力,学习之路也会走得更从容、更有动力。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,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分享给你哦,我们也会开展家庭教育的直播,欢迎您前来观看。
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在线留言
Online message
.jpg)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校区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