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学生托管加盟连锁品牌!
在托管行业摸爬滚打了近21年,经历过从0到1的品牌打造,也见证过上百个品牌的崛起与消亡。
正如我年初预言的那样,今年是中国托管行业的分水岭——上半年遍地开花,下半年血流成河。
托管行业从未像今年这样充满机会,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危机四伏。我们托管人到底该如何过好下半年呢?
01跟风追热点,还是扎根练内功?——所有“赚快钱”的品牌,终将被快钱反噬
最近有一个现象:许多校长沉迷于“流量神话”。
刷短视频学几句招生话术,就敢收加盟费;
蹭名校名字挂个招牌,就标榜自己是“高端托管”;
甚至有人连直营校都没开过,直接包装成“十年品牌”割韭菜。
这些套路能活到2026年吗?
看看这些倒下的品牌吧:
2019年“XX博士”号称全国千家校,因服务质量差被加盟商集体维权;
2022年某直播网红品牌三个月圈钱500万,结果交付漏洞百出,半年倒闭;
就连曾经风光无限的“北大XX托管”,也因侵权纠纷一夜崩盘。
血的教训告诉我们:
托管不是流量生意,而是“信任生意”。家长把孩子交给你,不是为了一句口号,而是为了每天4小时的安心。
我给校长的3个“反脆弱”建议:
死磕服务细节:从“作业检查表”到“晚餐营养搭配”,把每个环节标准化;
打造校区IP:让家长提到你时,不是说“便宜”,而是说“XX校区的老师真负责”
全员学习体系:每周一场内训会,每月一次技能考核,用专业度碾压同行。
02孤军奋战,还是借势突围?——未来能活下来的,只有两种人
很多校长对“加盟品牌”又爱又恨:
有人交了钱,总部却只会发几本手册;
有人被同行抄袭模式,却投诉无门;
更有人明明校区口碑很好,却因不会营销被低价品牌挤垮。
但我想说: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!
2025年的托管战场,只有两种人能活下来:
“地头蛇”型校长:在本地有5家以上直营校,口碑碾压一切;
“超级节点”型校长:背靠真正有实力的总部,共享资源、共担风险。
如果你两者都不是,怎么办?
答案很简单:要么让自己成为地头蛇,要么找到值得托付的超级节点!
以晋级总部为例,我们为什么敢承诺“一年无理由退费”?
18年直营经验:从校区选址到师资培训,每一步都有完整SOP;
300人服务团队:每周为加盟校提供招生方案、危机公关等实战支持;
行业首个“风险共担”模式:加盟商不盈利,总部贴钱补课!
记住:
借势不是“交钱买心安”,而是用别人的翅膀,飞向自己的山头。
03被动等待,还是主动破局?——下半年最大的机会,藏在“政策红利”里
双减后托管越来越卷,还有机会吗?
机会比过去更大,但只属于“看得懂政策”的人!
政策风向标:
教育部明确要求:2025年实现“课后服务全覆盖”;
多地试点“学校购买第三方托管服务”,预算高达百万/校;
“家庭托育”写入政府文件,社区托管站将遍地开花。
这意味着什么?
To C(家长端):托管从“可选项”变成“必选项”,市场规模翻倍;
To B(学校端):谁能拿下公立校合作资质,谁就能吃透政策红利;
To G(政府端):社区托管站招标启动,品牌化机构优先入围。
行动指南:
抢占“校家合作”入口:主动联系辖区学校,提供课后延时服务方案;
申请“普惠托管”资质:符合消防、师资、营养标准的机构将获补贴;
布局社区托管点:在老龄化严重的小区开设“一站式托育站”,政府给场地、你运营。
托管人,我知道你们正在经历什么:
隔壁新开的品牌用“9.9元托管体验”抢学生;
总部跑路的加盟商天天到校区闹事;
甚至你自己也怀疑:“这么累到底值不值?”
今年淘汰的不是托管行业,而是那些“不专业的投机者”!
要信趋势:政策红利至少释放5年,托管行业仍是黄金赛道;
要信专业:家长最终会为“安全”和“效果”买单,流量泡沫终将破灭;
要信自己:18年前我辞职创业时,所有人都说“托管没前途”,但今天,我们服务了百万家庭!
赢家托管人,一定是那些在别人焦虑时行动,在别人放弃时死磕的人!
在线留言
Online message
校区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