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学生托管加盟连锁品牌!
孩子跑步比赛输了,趴在家长怀里哭得撕心裂肺,大人连忙心疼地安抚:“咱本来就不是跑步的料,下次咱不比了!”;孩子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没能参展,回家后垂头丧气连饭都不吃,家长无奈叹气:“算了,别瞎折腾这些了,好好读书把分数提上去才管用”;还有的孩子因为没拿到班级奖励的糖果,就闹脾气甚至用水滋老师,老师为了 “保护童心”,只好改成人人有份的 “雨露均沾”,才算皆大欢喜。
这样的场景,在很多家庭和校园里每天都在上演。面对孩子在竞争中受挫,家长和老师的第一反应往往是 “护着”,要么否定孩子的能力,要么干脆让孩子逃离竞争,要么用 “大锅饭” 的方式消解竞争的意义。可现实是,竞争从来不是一件能躲开的事,这世界的 “卷” 本就很正常,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,不是有没有竞争,而是面对竞争的心态和能力。
逃避竞争看似给了孩子一时的安稳,实则是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。你参与了,才有赢的可能;若是连参与的勇气都没有,就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。考试考得好,是对这段时间努力的肯定;考得不理想,反而是个清晰的信号,告诉我们哪里还有不足,需要及时改进。对于大多数普通孩子来说,真正的保护从来不是打造一个没有风雨的温室,而是教会他们在竞争中站稳脚跟的 “良性竞争” 能力。
选对赛道:竞争的第一步是 “主动择路” 而非 “盲目跟风”
不是所有赛道都适合自家孩子,就像选衣服要合身,选竞争方向也要看孩子的 “尺码”。有的孩子天生坐不住,专注力不在书本上,家长却非要逼着他死磕奥数,最后不仅成绩没提升,还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抵触,落得两败俱伤的结局。
邻居家孩子数学拔尖,不代表自家娃也要跟风报奥数班;班里同学都去学编程,也不意味着自家孩子不学就是落后。与其让孩子被动卷入不适合的竞争,不如引导他主动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。喜欢画画就去学创作,爱说话就练口才表达,有动手天赋就钻研手工制作。
我认识一个孩子,放弃了热门的编程班,一门心思钻研小众的非遗鼓词,如今不仅被地市级相关部门招录,还拿下了全国性的奖项。拿自己的短板去硬拼别人的长处,注定会输;选对了适合自己的赛道,才能越 “卷” 越有劲儿。

正视挫折:用成长型思维看待 “暂时的失败”
家长会上,一位妈妈满脸焦虑地分享:“我家孩子这次考试没进前十,回家哭了半小时,饭都不肯吃。” 我追问她:“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吗?” 她愣了一下,摇摇头说:“应该是怕我们失望吧。”
其实,孩子怕的不只是成绩不好,更是把 “失败” 和 “我不行” 画了等号。斯坦福大学的德韦克教授提出的 “成长型思维” 恰好能破解这个困境,她发现,能成事的孩子不是没经历过失败,而是从不把失败当终点,而是看作 “暂时还没成功”。这种思维认为,人的能力和智力可以通过努力、策略得到提升,就像大脑是块肌肉,越锻炼越强壮。
家长要做的,就是告诉孩子:考砸了没关系,我们一起分析错题,下次就能进步;球赛输了也不可怕,至少你敢站上赛场,就已经赢过了不敢尝试的自己。真正的强大,是摔倒后能从容地说一句:“再来一次。”
认清自我:扬长避短比补齐短板更重要
《道德经》有言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,先认清孩子的长短处,才能让他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有的孩子数学成绩平平,家长就拼命报补课班,结果越补孩子越厌学,反而耽误了他原本擅长的体育和绘画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“优势区”,教育的关键不是把孩子培养成完美无缺的全才,而是让他的长板足够长,用优势带动短板成长。就像姚明,若非要让他去练短跑,大概率只能沦为平庸,但他站在篮球场上,就是无可替代的王者。帮孩子找到那个 “一出手就发光” 的闪光点,比逼着他在不擅长的领域硬扛,要靠谱得多。
善用资源:竞争不是单打独斗,学会 “借力” 更高效
很多孩子以为,竞争就是一个人的 “孤军奋战”,遇到难题只会自己死磕,不好意思问老师,也不愿跟同学交流。但古人早就说过:“一个人走,走得快;一群人走,走得远。” 聪明的孩子,都懂得在竞争中 “借力”。
同学的笔记记得清晰,不妨主动请教;老师讲课节奏快没跟上,课后多问一句就能解惑;家里有搞科研的亲戚,让他带孩子参观一次实验室,可能就会点燃孩子的求知欲。人际资源、信息资源、学习工具…… 这个世界从不缺能帮我们成长的资源,缺的是发现资源的眼睛和主动争取的勇气。
诗人陆游告诫儿子 “汝果欲学诗,功夫在诗外”,学习和竞争也是如此,别让孩子闭门苦读,打开门走出去,才能获得更多成长的助力。
稳住心态:胜不骄败不馁,方能走得长远
有的孩子赢了一次就得意忘形,觉得自己无所不能,下次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;有的孩子输了一次就彻底消沉,再也不敢参与竞争。这样的心态,注定走不远。王阳明曾说:“凡后生美质,须令晦养厚积。” 意思是,真正有潜力的孩子,得学会沉住气,不骄不躁,厚积薄发。
考了第一名值得祝贺,但要告诉孩子,这只是阶段性的胜利,下一次还要继续努力;比赛拿了奖值得骄傲,但更广阔的舞台还在后面。教育的终极目标,从来不是培养一个 “常胜将军”,而是塑造一个输得起、扛得住,就算跌倒了也能笑着站起来的人。
如今的社会,早已不是 “卷不卷” 的选择题,而是 “怎么卷” 的应用题。把孩子藏在温室里,看似安全,可等他长大后走出温室,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。不如早点让他在良性竞争里摸爬滚打,在挫折中练就结实的 “翅膀”。毕竟,未来的世界,从来不是给逃避竞争的人准备的,而是留给那些敢竞争、会竞争,能在风雨中稳步前行的人。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,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分享给你哦,我们也会开展家庭教育的直播,欢迎您前来观看
在线留言
Online message
校区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