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学生托管加盟连锁品牌!
在托管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,优质的服务、师资和运营是基础,但有效的营销才是机构生存发展的关键。没有精准的招生方法,再好的硬件也可能 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以下从传统招生方式的升级和沟通技巧两方面,分享可直接落地的实战策略。
一、发传单:从 “硬广轰炸” 到 “故事共鸣”,低成本招生的新玩法
很多托管机构觉得发传单 “过时了”,但不可否认,它仍是成本最低的获客方式之一。问题不在于 “发不发”,而在于 “怎么发”—— 当家长对直白的广告产生免疫,“有温度的故事” 才能打动人心。
1. 传单内容:用场景替代推销
少喊口号,多讲细节:与其写 “专业托管,名师辅导”,不如描述具体场景:“每天放学后,我们会陪孩子逐题检查作业,就像小宇妈妈说的,‘以前总为漏题吵架,现在他自己会对照清单核对了’”。
嵌入家长痛点:在传单显眼处印上家长常有的困惑,再给出解决方案。比如:“担心孩子放学后乱跑?我们每天准时到校门口接送,全程拍照发群”“作业拖到半夜?这里有专属‘计时闯关’计划,多数孩子 1 小时内就能完成”。
加入真实反馈:精选1-2条老生家长的短评,比如:“李妈妈:孩子在这学会了整理书包,现在出门再也不用我催了”,比机构自夸更有说服力。
2. 设计技巧:降低抵触感,提高留存率
视觉上 “去广告化”:用孩子的笑脸、托管日常场景(如一起读绘本、做手工)做配图,避免密集的文字和夸张的标语。
留 “钩子” 促转化:在传单底部标注 “凭此单可免费体验1天托管(含晚餐)”,或 “添加老师微信,领取《小学生专注力训练手册》”,引导家长主动联系。
发传单的核心逻辑是:让家长觉得 “这不是广告,是在帮我解决问题”。通过场景化的内容,让家长自然联想到 “我的孩子也需要这样的托管”,比生硬推销有效得多。
二、招生沟通:7个实战技巧,让家长从 “咨询” 到 “报名”
与家长沟通的每一句话,都可能影响最终决策。同样的课程和价格,善于沟通的招生人员能让家长当场报名,而不得法的沟通则可能让潜在客户流失。以下7个技巧,经过大量托管机构验证,可直接套用。
1. 分类型沟通:精准匹配家长需求
不同家长的核心诉求不同,沟通时需 “对症下药”:
关注成绩的家长:重点讲作业辅导细节,如 “每天会针对孩子的错题做专项练习,上周有个三年级学生,数学计算正确率从70% 提到了95%”;
忙碌的双职工家长:强调安全和便利,如 “我们提供晚托到 19:00 的服务,包含热乎的晚餐,您下班直接来接就行,不用再操心孩子吃饭问题”;
重视习惯的家长:展示日常管理细节,如 “我们有‘每日习惯积分表’,从坐姿、握笔到整理桌面,每天记录,每周发家长群,帮孩子养成好习惯”。
2. 多提孩子名字:拉近距离的 “软技巧”
沟通中频繁提及孩子的名字,能让家长感受到 “你在关注我的孩子,而不是只关心报名”。比如:
初次见面:“您家乐乐今年上一年级吧?看着特别活泼,刚才在活动室还和小朋友一起搭积木呢”;
介绍课程时:“乐乐这个年纪,正是培养专注力的关键期,我们每天会有 15 分钟的静心阅读时间,特别适合他”;
结束时:“如果乐乐来的话,我可以安排他和同班的小宇坐一起,两个孩子有伴,适应会更快”。
名字是最能唤起家长关注的符号,通过这种细节,让家长觉得 “这家机构很用心”,增强信任感。
3. 用肯定句复述需求:让家长觉得 “你懂我”
当家长表达顾虑时,先复述他的需求,再给出回应,能快速建立共鸣。比如:
家长:“我担心孩子在这里跟不上,作业还是做不好”
回应:“您是怕老师顾不过来,孩子的错题得不到及时讲解,对吗?我们是小班制,每个班不超过 10 个孩子,每天作业完成后,老师会逐人检查,错题当场就会讲解,确保孩子弄懂了再离开”。
家长:“你们这里管得严吗?孩子在家很调皮”
回应:“您是担心孩子在集体环境里不守规矩,影响学习,对吗?我们有明确的课堂规则,老师会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遵守,比如‘遵守规则能得积分,兑换小奖品’,既保持秩序,又不会让孩子觉得压抑”。
先 “接住” 家长的顾虑,再解释,比直接反驳 “不会的”“您放心” 更有效。
4. 用选择性语言:减少抵触,引导决策
避免让家长做 “要不要报名” 的选择,而是给 “怎么报名” 的选项,比如:
不说 “您考虑报哪个班?”
改说:“咱们有两种托管方案:A 是周一到周五全托(含晚餐),B 是只接放学后的作业辅导(不含晚餐),您平时接孩子方便吗?可以根据情况选”;
不说 “您今天能定下来吗?”
改说:“如果今天报名,能赶上下周一开始的‘习惯养成周’活动,或者您想先体验两天再定?我可以先帮您预留名额”。
选择性语言能降低家长的决策压力,引导他向 “报名” 的方向思考。
5. 巧用从众心理:化解顾虑的 “隐形推手”
家长决策时,往往会参考 “别人的选择”。沟通中适度提及其他家长的选择,能增强信任感:
“这个班目前已经有8个孩子报名了,都是附近二小的,其中3个是您家孩子同年级的”;
“上周有个家长和您情况很像,也是担心孩子作业慢,体验3天后就报名了,昨天还说‘孩子现在回家不用催,自己就主动写作业了’”。
注意避免夸大,用真实的 “身边案例” 更有说服力。
6. 不说 “不”:用肯定句表达限制
直接说 “不” 容易引发抵触,换种方式表达同样的意思,效果截然不同:
家长问 “能便宜点吗?”
不说 “不能”,改说 “现在报名可以赠送价值200元的文具大礼包(含书包、错题本等),比打折更实用,很多家长都觉得划算”;
家长问 “周末能托管吗?”
不说 “不行”,改说 “我们周末有‘阅读+手工’特色课,托管+课程一起报的话,比单独报平日托管还优惠,很多家长都选这个组合”。
7. 巧抬门槛:用 “稀缺感” 促决策
适度强调 “名额有限” 或 “有筛选”,能让家长觉得 “这家机构很正规,不是随便什么孩子都收”,反而更想报名:
“这个班最多招10个孩子,目前还剩3个名额,下周可能就满了”;
“我们会先和孩子简单沟通,了解他的学习习惯,再确定是否适合,毕竟只有匹配的托管才能帮到孩子”。
抬门槛的关键是 “自然”,避免刻意制造紧张感,否则会让家长觉得套路化。
招生的核心:让家长相信 “你能解决他的问题”
无论是发传单还是沟通,最终目的都是让家长产生一个信念:“把孩子交给这家机构,我放心,且能解决我的痛点”。
托管行业的营销,从来不是 “忽悠家长报名”,而是通过清晰的表达,让家长看到 “你能提供的价值” 与 “他的需求” 高度匹配。做到这一点,招生就会从 “费力推销” 变成 “自然成交”。
在线留言
Online message
校区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