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学生托管加盟连锁品牌!
“家校合育” 从来不是一句空话,对托管老师来说,能否和家长有效沟通,直接影响托管班的口碑和生源稳定性。很多老师觉得 “和家长沟通难”,要么怕说多了引起反感,要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。其实,做好家校沟通有方法可循,我们采访了4位资深托管老师,她们的实战经验或许能帮你找到方向。
很多老师和家长沟通时,总陷入 “被动回应” 的误区 —— 家长问一句才答一句,沟通结束后家长还是没搞懂 “孩子在托管到底怎么样”。蔓蔓老师的经验是:主动掌握沟通主动权,用专业度和可视化行动让家长放心。
首先,初次和家长沟通时,就要清晰传递你的教学理念,比如 “我们托管不仅帮孩子辅导作业,还会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习惯,比如每天让孩子自己规划‘先写哪科、写多久’”,让家长知道你 “懂教育、为孩子着想”,而不只是 “看孩子的人”。
其次,别只依赖家长会和微信群,要多组织 “家校互通活动”。比如每月办一次 “托管开放日”,邀请家长来参观孩子的午餐、作业辅导过程;或者拍一些孩子在托管的小视频,比如 “小明今天主动帮同学讲题”“孩子们一起整理书包”,发给对应的家长。家长亲眼看到孩子的状态,更能理解你的教学模式,信任感自然会增强。
“家长问起孩子情况,我突然想不起来细节”“明明孩子有进步,却不知道怎么跟家长说”—— 这是很多老师的困扰。添添老师的解决办法是:提前做准备,把沟通融入日常,不拖延、不敷衍。
她会每天花10分钟做 “沟通准备”:在笔记本上记录每个孩子当天的亮点和小问题,比如 “小雨今天数学口算全对,但是吃饭有点慢”“小宇主动收拾了玩具,不过写作业时容易分心”,连 “孩子今天笑了好几次” 这种细节也会记下。这样和家长沟通时,就能说得具体,而不是笼统地说 “孩子今天表现不错”。
另外,她特别重视上下学的 “碎片时间”。比如家长来接孩子时,她会主动说 “今天小宇主动帮同学整理文具,特别有爱心,您回家可以夸夸他”“小雨今天作业有点拖拉,咱们可以一起提醒他‘写作业前先把书桌收拾干净’,专注度会更高”。这些及时的小反馈,家长不仅不会觉得烦,反而会觉得 “老师很关注我的孩子”。
家长的教育观念和配合度不同,用同一种沟通方式往往行不通。小研老师的经验是:根据家长的态度调整沟通策略,不搞 “一刀切”。
对于 “积极配合型” 家长 —— 这类家长本身很关心孩子,愿意主动和老师沟通。和他们交流时,可以直截了当,如实反馈问题。比如 “您家孩子最近作业完成得很快,但计算容易粗心,咱们可以在家让他多练几道口算,做完后自己检查一遍”,这类家长能理解老师的用心,还会主动和你同步孩子在家的情况。
对于 “放任不管型” 家长 —— 这类家长可能觉得 “把孩子送托管就万事大吉”,对教育不太上心。沟通时别先指责孩子,要先让他们意识到 “家长的参与很重要”。比如可以说 “您家孩子在托管很听话,要是在家也能多和他聊聊学校的事,他会更愿意分享想法的。咱们托管能帮孩子辅导作业,但孩子的习惯养成,还需要家校一起努力”,先帮家长树立责任意识,再慢慢引导他们配合。
很多老师总在 “孩子出问题时才找家长”,导致家长一看到老师的消息就紧张。小珍老师的秘诀是: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,先肯定、再提建议,让沟通有温度。
她从不只说 “问题”,而是先找孩子的亮点。比如孩子作业拖拉,她会这样和家长说:“您家孩子今天主动帮同学拿水杯,特别热心。不过写作业时有点慢,我观察到他容易被窗外的声音分心,咱们可以试试让他写作业时把窗户关小一点,或者把书桌移到安静的地方,您觉得呢?” 先表扬再提问题,家长更容易接受,也不会觉得 “老师只挑我家孩子的毛病”。
另外,她还会注意家长的 “沟通场景”。比如知道家长是上班族,就不会在工作日白天发长篇大论,而是简单说 “孩子今天表现很好,晚上我再和您详细说”;如果家长在忙,会主动问 “您现在方便打电话吗?要是不方便,我文字和您说也行”。这种 “体谅”,能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真诚,沟通自然更顺畅。
家校沟通不是老师 “单方面输出”,而是和家长 “一起为孩子努力”。无论是主动传递专业度、及时反馈细节,还是根据家长调整策略、用共情拉近距离,核心都是 “让家长感受到你真心为孩子好”。
【本文标签】: 无标签 【责任编辑】:晋级教育版权所有:http://www.jjjy8.com转载请注明出处
在线留言
Online message
校区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