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学生托管加盟连锁品牌!
“作业明明1小时能写完,孩子拖到10点还没动;叫起床要喊3遍,穿衣服磨磨蹭蹭;晚上催睡觉,越催越反抗”—— 不少家长都被孩子的 “磨蹭” 逼到崩溃,每天围着孩子 “催催催”,嗓子喊哑了,孩子却越来越慢。
其实,很多时候孩子的 “磨蹭”,不是天生懒散,而是被家长的 “催促” 惯出来的。就像我小时候,妈妈每天追着问 “作业写完没”“快起床”,久而久之我反而学会了 “对抗”:嘴上答应着,身体却一动不动,直到妈妈真的发火才肯行动。后来妈妈戒掉 “催促”,家里反而变得 “母慈子孝”,我也慢慢养成了 “今日事今日毕” 的习惯。
如果你也在为孩子的磨蹭头疼,别再靠 “吼” 解决问题,试试这3个方法,让孩子主动管理时间。
先停掉 “无效催促”:你越催,孩子越慢
很多家长觉得 “催是为了孩子好”,可实际上,频繁催促会让孩子陷入两种状态:要么 “依赖”,要么 “反抗”。
就像文章开头那位妈妈的经历:孩子晚上10点半还在看动画片,催第一遍时,孩子知道 “妈妈还会再催”,继续安心看;催第二遍时,孩子才开始 “准备”,抓紧最后时间多看会儿;直到催第三遍、妈妈发火了,才不情不愿去睡觉。
时间久了,孩子做事的标准不是 “什么时间该做什么”,而是 “妈妈有没有催”—— 妈妈催的才是 “紧急事”,不催的就拖着不做。更糟的是,长期被催促会让孩子失去 “自主判断” 的能力,比如不知道 “作业要在睡前写完”“起床晚了会迟到”,反而觉得 “反正有妈妈提醒,我不用着急”。
停止无效催促,试试 “简单指令+坚定态度” :
别再说 “快点,都几点了还不写作业”,而是说 “现在7点,作业需要在9点前写完,你想先做数学还是语文?”;
别再说 “赶紧睡觉,明天起不来了”,而是说 “现在10点,你可以再看5分钟动画片,5分钟后关电视洗漱,没问题吧?”;
指令要简单,别啰嗦;态度要温和但坚定,别反复催促。孩子知道 “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”,反而会更配合。
别替孩子 “包办”:你帮得越多,他越磨蹭
“孩子吃饭慢,怕耽误上学,我喂;孩子收拾书包慢,我帮他收;孩子穿衣服慢,我帮他穿”—— 很多家长觉得 “替孩子做,能省时间”,可这样做,反而让孩子越来越磨蹭。
每替孩子做一件事,就是剥夺他一次 “锻炼的机会”:孩子没机会学会 “自己吃饭要快一点”“书包要提前收拾好”“穿衣服要抓紧时间”,反而会觉得 “反正爸爸妈妈会帮我,我慢一点也没关系”。久而久之,依赖感越来越强,磨蹭也成了习惯。
就像我小时候,妈妈一开始也会帮我整理书桌、检查作业,后来她发现 “越帮我越慢”,就索性把这些事交给我:“书桌乱了自己收拾,作业没带自己跟老师解释”。刚开始我也会忘带作业、书桌乱糟糟,但几次之后,我就知道 “这些事要自己负责”,慢慢就不磨蹭了。
学会 “放手”,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:
孩子吃饭慢,别喂他,告诉他 “现在不吃,等会儿饿了没有零食”,让他体验 “磨蹭的后果”;
孩子没收拾好书包,第二天忘带课本,别帮他送过去,让他自己跟老师道歉,下次就会记得提前收拾;
孩子穿衣服慢,别帮他穿,告诉他 “再慢就要迟到了,迟到会被老师批评”,让他知道 “磨蹭会影响自己”。孩子只有亲身体验 “磨蹭的代价”,才会主动想办法 “不磨蹭”。
用 “工具+引导” 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:比催促更有效
有些孩子磨蹭,不是 “故意的”,而是 “没有时间观念”—— 他们不知道 “5分钟有多短”“1小时有多长”,所以才会慢慢悠悠。这时候,用对工具、做好引导,比催100遍都管用。
1. 用 “计时器” 帮孩子感知时间
孩子对 “时间” 没概念,可以用计时器、闹钟等工具,让他直观感受 “时间的长度”:
写作业前,和孩子一起设定计时器:“数学作业需要40分钟,我们定个40分钟的闹钟,闹钟响了就休息10分钟,好不好?”;
起床时,把闹钟放在孩子身边:“闹钟响了就要起床,穿衣服需要10分钟,我们看看能不能在10分钟内穿好”;
孩子看到 “计时器在倒计时”,会更有 “紧迫感”,也能慢慢学会 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事情”。
2. 帮孩子 “规划时间”,减少磨蹭
孩子不知道 “先做什么、后做什么”,也容易磨蹭。可以在每天放学回家后,花5分钟和孩子一起 “规划时间”:
别直接说 “你要先写作业再玩”,而是说 “你今天有数学作业、语文作业,还有30分钟的动画片时间,你想怎么安排?”;
让孩子自己决定 “先做什么”,比如他想先看10分钟动画片再写作业,只要不耽误整体进度,就可以同意;
孩子参与 “时间规划”,会更有 “主动权”,也会更愿意按自己的计划做事,减少磨蹭。
3. 关注 “注意力”,帮孩子减少干扰
有些孩子写作业磨蹭,是因为 “注意力不集中”:写一会儿要喝水、吃水果,一会儿又想玩玩具。这时候,要帮孩子 “排除干扰”:
写作业前,让孩子把 “喝水、上厕所、吃水果” 都做完,别在写作业中途打断;
把书桌上的玩具、零食收起来,只留下作业和文具,减少 “分心的东西”;
孩子写作业时,家长别在旁边看电视、玩手机,也别频繁进去 “问进度”,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。注意力集中了,做事效率自然会提高,磨蹭也会减少。
养孩子是 “慢功夫”,别着急
很多家长觉得 “孩子磨蹭,必须立刻纠正”,可实际上,让孩子改掉磨蹭的习惯,需要耐心。就像我妈妈,从 “催促” 到 “放手”,我花了好几个月才慢慢养成 “不磨蹭” 的习惯。
别再用 “吼” 和 “催” 对待孩子,试着多一点耐心:
孩子慢一点时,别发火,给他一点时间;
孩子做错时,别指责,帮他分析 “下次怎么改进”;
孩子有进步时,别吝啬表扬,比如 “今天作业比昨天快了10分钟,真棒”。
养孩子就像种植物,需要慢慢浇灌。当你放下 “焦虑”,停止 “催促”,学会 “放手”,孩子反而会给你惊喜 —— 他会慢慢学会管理时间,主动做事,不再让你头疼。
“人是习惯的产物,播种一种行为,收获一种习惯;播种一种习惯,收获一种性格;播种一种性格,收获一种命运。”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旅程中,每一个细微的行为都如同播下的一颗种子,悄然生根发芽,影响着他们未来人生的走向。
晋级教育深谙此道,历经数载精心雕琢,倾力打造出晋小鹰好习惯特训营项目。这一项目精准锚定孩子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,旨在助力孩子摆脱那些令家长揪心、自身亦深陷其中的不良习性,转而培育乐观豁达、积极进取、自立自强、协作共进、坚毅耐劳、作息有序、感恩图报、惜时如金、沟通无碍、言行优雅、张弛有度的优良品质,为孩子的幸福人生筑牢根基。
在线留言
Online message
校区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