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学生托管加盟连锁品牌!
“一定要认真检查啊!”“考完至少检查三遍!”—— 每次考试前,家长都会反复叮嘱孩子,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:有的孩子考完发呆、开小差,甚至在桌上画连环画;有的孩子即便检查了,还是会漏题、看错题目,丢了不该丢的分。其实,检查不是 “考完随便看看”,而是从做题时就该准备的 “技术活”。教孩子正确的检查方法,比单纯叮嘱 “认真” 管用10倍。
别等考完再检查!做题时做好3件事,为检查 “铺路”
很多孩子检查时效率低,是因为做题时没留下 “线索”,导致回头看时不知道该重点查什么。其实从拿到试卷开始,就要为后续检查做好准备:
1. 拿不准的题,立刻做 “标记”
遇到不会做、没把握的题目,让孩子用铅笔在题号旁画个小记号(比如 “?”),不要纠结太久,先往下做。这样最后检查时,能快速找到重点,不用从头翻到尾浪费时间,也不会漏掉 “卡壳题”。
2. 草稿纸按 “顺序” 用,别东一笔西一笔
很多孩子打草稿时随手写,字又乱又没顺序,检查时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计算过程,只能重新算一遍,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。告诉孩子:草稿纸对折成几格,按题目顺序写,每道题的草稿标上题号,比如 “数学第5题”“语文阅读第2问”。这样检查时,对照草稿纸就能快速核对步骤,不用重复劳动。
3. 看清题目要求,用 “铅笔标注” 关键信息
漏题、看错要求,是孩子丢分的重灾区。比如题目要求 “画出2个寓言成语”,孩子可能只画1个;要求 “打×选错误答案”,孩子却打了√。让孩子读题时,用铅笔把题目里的关键信息圈出来,比如 “2个”“错误答案”“用波浪线画”,既能避免审题失误,也方便检查时对照,确认 “有没有漏做”。

检查分2步走,先 “治漏” 再 “纠错”,不做 “无用功”
孩子常说 “我检查了,但没查出错”,其实是没掌握检查的重点。正确的检查应该分两步,先解决 “漏题”,再排查 “低级错误”,针对性才强:
第一步:先查 “有没有遗漏”,避免 “白丢分”
漏题、漏做要求,是最可惜的丢分原因。检查时让孩子先做 “完整性排查”:
对照试卷页码,确认 “每一页都做完了吗?”,避免漏答背面的题;
回头看之前做的 “题目要求标注”,比如 “画2个成语”“用波浪线画句子”,确认 “所有要求都做到了吗?”;
尤其注意 “一题多问” 的题目,比如数学应用题要写 “算式 + 答句”、语文阅读要 “概括 + 分析”,检查是否有环节没完成。
第二步:再查 “有没有低级错误”,避开 “冤枉分”
能通过检查发现的错误,大多是 “审题错、位置错”,不是 “不会做”。重点排查3类问题:
题目看错:比如 “画横线” 写成 “画波浪线”,“选正确答案” 看成 “选错误答案”,对照之前圈的关键信息,快速核对;
位置写错:比如把第6题的答案写在了第7题的空里,检查时逐题对照题号和答案位置,确认 “对号入座”;
书写失误:比如语文写错别字、数学抄错数字(把 “35” 写成 “53”),逐字逐句看,尤其是 “形近字”“易混数字”,比如 “辩” 和 “辨”、“6” 和 “9”。
这里分享一个超实用的 “垫板检查法”:让孩子带一块白色垫板,检查时用垫板盖住试卷,只露出一行内容,逐行往下移。这样能避免满纸文字干扰,让孩子注意力集中在当前行,不容易走马观花,漏看的小错误也能及时发现。
不同科目 “针对性检查”,抓重点不盲目
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的考察重点不同,检查时也要 “对症下药”,不能一套方法用到底:
1. 语文:重点查 “阅读题” 和 “作文”
基础知识题(注音、默写):不会的字再查也不会,简单扫一遍确认 “没抄错” 即可,不用花太多时间;
阅读题:重新读一遍文章,对照题目再核对答案。主观题要检查 “有没有引用原文”“得分点够不够”,比如问 “文章表达了什么情感”,孩子只答了 “开心”,可以提醒他补充 “从‘XXX句子’能看出,作者因为XX事开心”,按点答题更容易得分;
作文:先查 “错别字、错标点、病句”,用修改符号改正;再读一遍,确认 “开头结尾有没有点题”“段落顺序是否通顺”,不用大改,避免卷面混乱。
2. 数学:重点查 “选择题” 和 “应用题”
选择题:重新读题干,确认 “选正确还是错误答案”“选最多还是最少”,比如 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”,别看成 “正确的是”;
应用题:对照草稿纸检查计算步骤,确认 “公式用对了吗”“数字抄错了吗”;如果不会做,别空着,让孩子把能想到的公式、已知条件写在试卷上,应用题按步骤给分,写一步就可能得一步的分。
3. 英语:重点查 “语法题” 和 “作文”
语法题(单选、填空):拿不准的题目,让孩子读几遍,凭借语感判断,比如 “he” 后面用 “is” 还是 “are”,读顺口了就容易发现错误;
作文:先查 “单词拼写、时态、单复数”,比如 “go” 写成 “goes”、“apple” 写成 “apples”;再读一遍,确认 “句子通顺”,宁可用简单句,也别用没把握的复杂句,避免语法错误。
附:
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,帮孩子少丢分
很多孩子语文阅读题丢分多,是因为不知道 “怎么答才能得分”。分享几个实用的答题公式,让孩子答题更有条理,检查时也能对照确认 “有没有答全”:
1.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
文首:开篇点题;为下文做铺垫;设置悬念,吸引读者;
文中:承上启下(过渡);总结上文;总领下文;
文末:点明中心;深化主题;照应开头。
2. 修辞手法的作用(答题格式:手法 + 效果 + 内容)
比喻 / 拟人:生动形象地写出了(对象)的(特性),比如 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调皮的样子”;
排比:增强气势,强调了(对象)的(特性),比如 “强调了春天花开的热闹景象”;
设问:引起读者对(对象)的(特性)的注意和思考,比如 “引起读者对‘诚信重要性’的思考”。
3. 概括段意
记叙文:(时间 + 地点)+ 谁 + 做了什么事,比如 “周末,我和妈妈去公园放风筝”;
说明文:说明(对象)的(特点),比如 “介绍了大熊猫喜欢吃竹子、擅长爬树的特点”;
议论文:用(论证方法)证明了(论点),比如 “用举例论证证明了‘努力才能成功’的观点”。
写在最后:检查不是 “补救”,而是 “加分项”
很多孩子觉得 “检查是因为没考好”,其实不然。正确的检查能帮孩子挽回 “审题错、漏题” 的失分,甚至发现 “做题时没注意的细节”,相当于 “额外加分”。
家长不用反复叮嘱 “认真”,而是教孩子具体的方法:从做题时标记、草稿纸按顺序用,到检查时分步走、分科目抓重点,让孩子知道 “该怎么做”,才能真正把 “检查” 落到实处,考出应有的水平。
在线留言
Online message
校区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