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学生托管加盟连锁品牌!
期中考试、单元小测陆续结束,你家孩子成绩如何?其实,再优秀的孩子,成绩也会有波动 —— 有起伏很正常,关键不是纠结分数高低,而是和孩子一起找到退步原因,做好总结规划。这样,才不算辜负这次考试的意义。
考后最坑娃的家长:骂完就晾,情绪发泄式教育
成绩出来后,最让孩子寒心的,是家长劈头盖脸的臭骂,或是冷嘲热讽的 “我早料到你考不好”。骂完自己发泄完情绪,转头就看手机、忙家务,把孩子晾在一边。这样的指责,除了让孩子沮丧、愤怒,没有任何用处。
教育部官网早就明确:“双减” 更考验父母的担当。优秀的父母,不在于学历高低、文化多少,而在于有责任意识 —— 陪伴是责任,养育是责任,以身作则是责任。“双减” 后,拼的不是家长的金钱,而是认知、规划、监督能力,是养育的 “软实力”。
孩子成绩退步,家长正确三步走
当孩子成绩下滑,别着急发火,按这3步做,帮孩子轻松应对:
1. 一起找原因,不把 “不努力” 当唯一答案
成绩下滑原因有很多:基础不牢、复习不全面、考试心态慌、题目难度不适应…… 和孩子坐下来,从多个角度分析,比如 “这次数学错的都是应用题,是不是审题技巧没掌握?”“语文作文扣分多,是不是平时阅读积累不够?”,别上来就贴 “你就是不努力” 的标签。
2. 按孩子情况精准鼓励,不盲目说教
对成绩一直优秀的孩子:偶尔考差别指责,多给信任,比如 “妈妈相信你能找到问题所在,调整过来”;
对成绩波动大的孩子:引导他归纳得失,比如 “这次英语听力全对,这个优势要保持;阅读理解扣分多,咱们接下来每天练 1 篇”。
3. 教孩子担责,不抱怨不推卸
考后总结不是要懂教学、会做题,而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。引导孩子正视问题,比如 “这次没考好,我们一起看看哪些地方能改进”,而不是抱怨 “题目太难”“老师没讲好”。让孩子明白,总结是为了下次更好,不是为了追究责任。

日常陪伴别 “演戏”:高质量陪伴,比时间长短更重要
很多家长以 “工作忙” 为借口不陪孩子,可再忙的工作,也不会占满24小时。如果你把孩子当成最重要的会议,再忙也能挤出时间:
出差在外,晚上抽10分钟和孩子视频,既联络感情,也让孩子看到你努力工作的真实样子;
白天没做完的工作,带回家做 —— 既不耽误工作,又能陪在孩子身边,还能让孩子感受 “努力” 的意义。
反之,有些家长为了单位免费晚餐、打车报销,在单位拖到9、10点才回家,经年累月下来,和孩子的情感越来越疏离;还有些家长,人在孩子身边,手却离不开手机,孩子写作业时自己看电视、刷视频,一边看还一边呵斥 “快去写作业”。
这种 “假陪伴”,还不如不陪。只负责孩子一日三餐,对学业袖手旁观,却喊着 “我付出了很多”—— 其实付出的只是 “隔岸观火” 的焦虑和 “不懂装懂” 的指手划脚,对孩子有害无益。
真正的陪伴,是做孩子的学习助手,给她力量,而不是制造焦虑。有远见的家长,不会为 “学校少留作业” 窃喜,不会为 “周末带孩子” 烦躁,而是抓住机会,参与到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 —— 既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,又在陪伴中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。
高年级孩子看过来:考后这样总结,下次必进步
如果是高年级学生,完全可以自己做考后总结,分两步走,轻松脱胎换骨:
第一步:建立《考试档案》,搞定6个问题
考前心态:越临近考试越紧张?盲目自信?还是觉得没复习好,想考完再努力?记录下来,对比几次考试,找规律;
考中感受:对各科试卷的判断有没有纰漏?比如觉得数学简单却粗心,语文阅读难没读懂,都记下来;
考后感觉:放假两天有没有忘记考试?最担心什么?是什么给了你面对成绩的力量?
拿到分数的心情:是春风得意?灰心失意?还是发誓努力却没坚持几天?直面真实情绪,才能鞭策自己;
备考得失:哪些事帮到了考试(比如每天练英语听力)?哪些事做了无用功(比如刷了很多不考的题)?
下次期待:别只说 “想考90分”,要写 “下次考试前,每天练 1 篇阅读理解,周末整理1次错题”,目标要具体。
第二步:调整学习策略,精准提分
认识上:别觉得时间还多,考试是给你 “清醒剂”,看清自己的知识漏洞;
想法上:通过考试档案,找到自己学习心态、习惯上的不足,先有改变的愿望;
做法上:调整学习计划、复习方向和时间分配。别问 “数学怎么学” 这种大问题,先想 “我的数学是计算错得多,还是应用题不会做”,找准问题精准补救,比盲目努力管用 10 倍。
写在最后
考试的意义,从来不是给孩子贴 “好” 或 “差” 的标签,而是帮他看清自己。家长考后不吼不骂,陪孩子找原因、做总结;孩子认真对待每一次考后复盘,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—— 这样,每一次考试都会成为进步的阶梯,孩子才能在学习路上越走越稳。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,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分享给你哦,我们也会开展家庭教育的直播,欢迎您前来观看。
在线留言
Online message
校区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