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学生托管加盟连锁品牌!
有位托管班老师分享过一个故事:她总怕学生做不好,作业要逐题检查、卫生要亲自盯着、活动要全程安排,结果自己累得不行,学生还总出错。后来她试着 “偷懒”—— 让学生自己分组检查作业、选班干部管纪律,反而班级秩序越来越好。
这让我想起那个著名的 “圆圈理论”:企业家画个不圆满的圈,让下属去填满,反而效率更高。托管班管理也是如此:别把所有事都做完,留些 “缺口” 让学生自己补,既能解放老师,又能锻炼孩子。
一、留 “表达缺口”:让学生敢说话,问题才好解决
“老师,他抢我橡皮!”“不是,是他先推我的!”—— 学生吵架时,很多老师习惯直接判断 “谁对谁错”,但往往听不到完整的真相。
不如留个 “表达缺口”:
设个 “悄悄话信箱”:让学生把不敢当面说的话(比如 “作业太多写不完”“想换个座位”)写下来,每天抽10分钟集中看,针对性解决。
开 “每周吐槽会”:固定时间让学生说 “托管班哪里不好”“想怎么改”。有个托管班试过,学生提议 “课间加个小游戏”,采纳后,课间打闹少了一半。
耐心听 “解释”:学生犯错时,别急着批评,先问 “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么做吗?” 有时孩子的 “调皮” 背后,可能是 “想引起注意” 或 “不知道错在哪”。
学生敢表达,你才能摸到他们的真实想法,管理才能 “对症下药”。
二、留 “思考缺口”:把问题抛给学生,他们比你想的更会解决
“上课总有人说话,怎么办?” 遇到这类问题,别自己拍脑袋定规矩,不妨把 “缺口” 留给学生:
让班干部组织 “讨论会”:“大家觉得上课说话影响学习吗?该怎么管?” 学生自己定的规则(比如 “说话一次罚抄单词5遍”),执行起来反而更自觉。
故意 “装不懂”:讲题时说 “这道题老师有两种解法,你们觉得哪种更简单?” 引导学生争论、思考,比你直接给答案记得更牢。
留 “小任务”:比如 “明天的加餐想吃什么?大家分组统计方案,选一个最省钱的”。孩子在想办法的过程中,自然学会了 “权衡和合作”。
把问题交给学生,他们会爆发出你想不到的创造力。
三、留 “权利缺口”:给学生选择权,抵触少了,配合多了
“今天必须练口算!”“都去看课外书,不许玩!”—— 越是强制,学生越抵触。不如把 “选择权” 还回去:
让学生 “选同桌”:给出范围(比如 “男生选男生,女生选女生”),允许自由组合。合得来的同桌,矛盾少一半。
学习任务 “二选一”:比如 “要么做 20 道口算,要么背 5 个单词”,让学生自己选,完成效率更高。
活动让学生 “说了算”:比如 “周末想搞手工活动还是看电影?” 投票决定,学生参与感强了,自然更配合。
被尊重的孩子,才会尊重规则。
四、留 “管理缺口”:让学生管学生,老师才能腾出手
很多托管老师忙到没时间吃饭,其实是 “管得太细”:谁的笔掉了要捡、谁的桌子歪了要摆…… 不如培养 “小助手”,把管理权分出去:
设 “岗位责任制”:选 “卫生委员” 管桌面整洁、“纪律委员” 记上课说话的人、“作业组长” 收本子。每个学生都有任务,责任感自然强。
搞 “小组竞争”:把学生分成几组,每天评 “最佳小组”(看纪律、卫生、作业完成度),让组长带头管组员。有个托管班用这招,课后打闹明显少了。
允许 “犯错”:学生管不好时,别急着收回权利,而是说 “这次没做好,下次怎么改进?” 给他们试错的机会,才能慢慢学会担当。
老师退一步,学生才能进一步。
五、留 “时间缺口”:别把时间表排太满,留白处藏着成长
“6点写语文、6点40写数学、7点20练口算、7点40背单词……”—— 这样的时间表看似高效,却让学生像上了发条的机器,反而容易抵触。
不如留些 “自由时间”:
每天设 “弹性半小时”: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—— 看书、画画、玩益智游戏,甚至发呆。紧绷的神经松下来,学习效率反而更高。
允许 “自主安排顺序”:告诉学生 “作业必须都完成,但先写哪科、用多久,自己定”。慢慢的,他们会学会 “规划时间”,比如 “先做难的数学,再做简单的语文”。
留 “补弱时间”:给跟不上的学生单独留 15 分钟,让他们自己决定 “哪里没懂,需要老师再讲”。针对性补漏,比一刀切刷题更有效。
时间留有余地,学生才不会觉得 “被压迫”,反而更愿意主动学。
六、留 “空间缺口”:尊重隐私,距离产生美
“你日记里写的那个同学是谁?”“昨天跟你打电话的是男生还是女生?”—— 过度追问隐私,只会让学生把心门关得更紧。
给学生留些 “私人空间”:
不翻学生的书包、日记:有问题可以问,但别用 “检查” 的名义侵犯隐私。
个别谈话 “守秘密”:学生说 “老师,这事别告诉别人”,就一定做到。信任一旦建立,他们会更愿意跟你说心里话。
有些事 “装糊涂”:比如发现两个学生闹小矛盾,没影响别人就不用插手,孩子自有他们的和解方式。过度干预,反而把小事闹大。
保持适当距离,学生才会觉得 “被尊重”,亲子关系如此,师生关系也一样。
最后想说:好的托管管理,是 “教孩子自己走”
托管老师的终极目标,不是 “管得服服帖帖”,而是 “教会孩子自己管理自己”。就像教孩子走路,你不能一直扶着,总得松开手,让他自己跌几跤,才能学会稳稳地走。
留些 “缺口”,看似是 “没做到位”,实则是给学生成长的机会。当他们在填缺口的过程中学会了表达、思考、负责,托管班才能真正变成 “培养人的地方”,而不是 “看管人的地方”。
试试放手吧,你会发现:学生比你想的更能干,而你,也能从琐碎中抽出身,做更重要的事。
在线留言
Online message
校区展示